首页 北洋天下 下章
一、雾峰林家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初夏,‮湾台‬。

 清冷的海面上,数艘张着満帆的海船趁着夜⾊离开了‮湾台‬中部的小渔港梧栖,这些大船载着雾峰的林氏大部分族人离开了他们生活几代的故乡。

 月⾊蒙蒙夜未尽

 周遭寂寞宁静

 桌上寒灯光不明

 伴我独坐苦孤零

 人隔千里无音讯

 未曾遥问终无凭

 请明月代传信

 寄我片纸儿慰离情…

 船外海风阵阵,黑暗的船舱內,海面上时而闪现的银光,一个黑⾐少年凭窗而坐,望着半空中的一弯残月独自发呆,口中则轻知为什么轻声哼唱起这一首歌来。

 不知不觉间两行清泪顺着面颊流下,林铄长叹一声,天下之大,可自己的心事却是永远不能向人述说!已经近两年的时间,莫名其妙中自己的灵魂从二十一世纪中来到晚清,附⾝到这个与自己同名的少年体內,渐渐与他的思维和情感溶合在一起。前世今生,今世前生,不知道同时拥有两世的记忆对自己来说到底是幸运还是一种不幸?

 记忆中前世的自己曾是福州⽔下考古队的一名潜⽔长,多次参加过‮家国‬⽔下考古所的⽔下勘查工作。由于平⽇爱好修理机器和电器,小就喜鼓捣电器的林铄,有时也负责⽔下考古队里所有仪器设备的cāo作、维修和保养。在对厦门附近海域一艘明代古沉船进行⽔下勘测时,被一道诡异的蓝光击中,当再次清醒过来之后,自己的灵魂就附⾝到光绪年间‮湾台‬雾峰林家这位与自己同名失⾜落海的少年体內。

 位于台中的雾峰林家发迹始于第三世的林甲寅,与板桥林家迁台的第一代林应寅仅一字之差。林甲寅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同年其⽗林逊逝世,享年22岁。后因“林慡文之”家业大受影响,林家从大里乡迁居雾峰,在祖⽗林石的主持下,开辟土地,重建家园。林甲寅识时务,开垦种田,伐木烧炭,置产兴业,家业渐兴,岁⼊稻⾕4000石,成为一方巨富。这时林家已有近3000公顷的土地,可谓超级大地主。后人为纪念林甲寅,在雾峰立有“甲寅村”

 道光十八年十二月,林甲寅去世,享年57岁,其子林定邦与林奠国继承祖业,发扬光大。分产时,林定邦以长子分得1700公顷,林奠国分得900公顷。

 当时‮湾台‬处在开垦时代,抢劫、械斗时有发生。林定邦在一次冲突中被杀,二儿子林文明被虏。定邦长子林文察为⽗报仇,杀死凶手林和尚,救出弟弟林文明,然后向官府自首,却被清朝看重,用来对付內,让他率众大破基隆匪贼,后又平定闽中大盗受到重用,被封⽔师提督,以参将职督办‮湾台‬军务。后来,林文察在与太平军李世贤的战斗中⾝亡,受到左宗棠称赞,林文察卒后清廷赠太子少保衔,赏骑都尉世职,准建专祠于漳州。

 林文察死后,弟弟林文明又被彰化知县王文启暗害。这时林家为彰化豪族,有“家勇”3000多人,但在林⺟拦阻要求下未进行复仇,而是向běi 精清zhèng fǔ打官司,为林文明伸冤。由于八年的诉讼未果,林家开始走向衰败。

 林奠国的三子林文钦,即林献堂之⽗,不仅继承林家遗风,垦种习武,还有经世致用之抱负。在光绪十年法军进犯‮湾台‬时,林文钦不仅率众支援官军,还提供粮草器械,堂兄林文察之子林朝栋也率兵与法军作战。在紧要关头,林朝栋之杨⽔萍率家将与乡勇3000余人北上支援,在基隆大败法军,林家在台声望更加⾼涨。林氏杨夫人后被清廷封为一品夫人。

 光绪十一年,刘铭传任‮湾台‬巡抚,由于在抗法战争中对刘的支持,刘铭传对林氏家人予以重用,委派林朝栋任抚垦局局长,主持全台的抚番开垦工作,因开拓土地数百里,功绩卓著,清廷赐以“劲勇巴图鲁”称号。不久,刘铭传又授予林朝栋全台樟脑的专卖权及允许林氏家族在中部山线与海线开垦,林家开始步⼊近代产业经营时代,由此成为一代巨富。

 马关开始议和,就传出清廷要割让‮湾台‬的消息,林朝栋召集族人公议,老夫人果断决定族人內渡,举家迁往厦门,林朝栋在护送⺟亲及家眷在厦门安顿后,这才又匆匆返回‮湾台‬。

 中法战争后,刘铭传将林朝栋所部改编为栋军,隶属淮军体系,最初设三营,后又扩充至六营,负责台中地方的地方治安和平,由抚署供给粮饷,林家的“家勇”摇⾝一变而成为朝廷的正规军。

 由于拥有那也叫林铄的少年人的记忆,林铄在被救活之后并没有表现得特别异常,他很小心地掩饰着自己,在旁人看来林家的三少爷不过是因为经历生死之劫,情大变,变得沉默寡言,行事也小心谨慎罢了。

 林铄由于六、七岁时⽗亲去逝,与⺟亲相伴度⽇。还好,家中产业由大伯和叔祖代为经营,加之祖⺟自幼视其为掌中明珠,随着林家的⽇益兴盛,自己这一房名下的家产也变成了数十万两⽩银。

 林家由军功起家,族中‮弟子‬自小习武,林铄的⾝体还算十分強健,十二岁时就和族中的兄长那样就加⼊到栋军进行磨练,到了十五岁,又跟着叔祖开始学习料理家族中的生意。

 自重生以来,林铄逐渐显露出经商方面的特异才能,到了十六岁,大伯林朝栋终于放心将三房的产业给他独自打理。

 林铄初掌家业,便赶上了甲午年间的中⽇战争。

 从后世对历史的记忆里,林铄已经知道战争的结果,而且‮湾台‬也会被**的朝廷轻易地割让给⽇本。但知道有什么用?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本无力改变这一切。

 前世做为一个考古队员,林铄的历史知识还算是很丰富,虽然有些具体的细节不是很清楚,但大致的脉络走向还是很清楚。按照原来的历史轨迹,甲午战争后‮湾台‬被割让,雾峰林家举家迁往‮陆大‬,几年后⽇本人没收了林家在‮湾台‬的大部分财产,下厝林家这一脉在‮湾台‬富可敌国的财富故事就会在这里终结。

 可是这一世因为有他的存在而显得有些不同,林铄在甲午战争前未雨绸缪地开始将其名下的大部分产业变卖成现银,之后又利用林家掌控着福建和‮湾台‬的大部分樟脑生意的权势开始大量囤积樟脑。因为作为世界主要的樟脑产地,‮湾台‬在经历战争的两三年內,樟脑生产都无法恢复正常,由于产量锐减,整个的樟脑市场行情势必会暴涨。林铄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趁着这个机会,从洋人手里多捞些银钱罢了。

 有时看着栋军装备的用铁钎子从口装‮弹子‬的前膛,他也很想让这支军队都换上先进的后膛连发步,但这种想法在林朝栋那里就行不通。第一,每支最新的后膛连‮弹子‬市场上要卖四十六、七两⽩银,栋军四千多人,全换成后装要近二十万两⽩银,林朝栋舍不得花那么大的价钱。第二,栋军手中的武器负责地方治安已经绰绰有余,如果换成最新式的支弹药,颇有几分“造反”的嫌疑,朝廷对这支由乡勇组成的“私军”可真算不上十分放心。

 林铄也想如有些小说中那样自己出面从洋人手中悄悄订购几千支步,后来发现这条路本就行不通。首先步和火炮是违噤物品,海上的稽查就很严格,大笔易只能由官府或军队出面,‮人私‬购买几乎没有可能。就算能够走私,那也只能是小量的一部分。而且自己一个少年有事没事买上数千支步,本⾝这事就太过惊世骇俗,搞不好被人举报反而掉脑袋的可能还是蛮大的。

 来⽇方长,何必急于一时,林铄只能这么劝慰自己。

 按道理说自己这条小命还是蛮值钱的,万一挂在鬼子手上可就亏大发了。现在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囤积些樟脑。

 朝廷已经开始与⽇本人进行和谈,而且有消息传出‮湾台‬和辽东半岛将被割让给⽇本人。林氏族人商议起今后的出路,林家的老夫人果断地决定举家迁往‮陆大‬。林家在厦门和漳州等祖地本⾝就置有大量的产业,今后的生活倒是不用太过担心。

 想到今后的出路,林铄‮夜一‬没怎么睡意,天明后,船队抵达厦门,大家开始忙着安顿,林铄在向祖⺟请安后,却找又到了林朝栋。

 现在林朝栋坐在鼓浪屿新宅大厅內,由于在年青时练武时弄坏了一只眼睛,头上戴着一个黑眼罩,外形极象传说中的西洋海盗,独目中精光闪现,令人望而生畏。

 “大伯还要返回‮湾台‬?”林铄明知故问。

 林朝栋看了看林铄开口说道:“目前的形势你也清楚,要么大家去做倭奴,要么就如当年一般拿起刀拼死保卫家国!我们林家世代忠良,还不想卖⾝投靠去做倭奴。而且林家要想在‮陆大‬立⾜,我不能不回去!”

 林铄说道:“北洋十数万淮军都打不过⽇本人,‮湾台‬的情形就更是凶多吉少,但那些在‮湾台‬的部众和想回‮陆大‬的乡民咱不能放手不管。”

 林朝栋并不说话,栋军仅兵勇就有十营四千多人,如果再加上跟着林家的数万乡民,这些人的安置是个很大的问题。

 “那些人大都是林家的‮弟子‬,这么多年来对林家也算是忠心耿耿,而且这些人也算是林家富贵的保障。咱们林家靠军功起家,栋军可是林家的本,手里要是没有了栋军我们什么也不是。”

 林朝栋有些动容,沉默良久,这才抬头说道:“那好吧,这事得找洋人,得想办法用他们的船,最好还是由洋人出面,就算多出点钱都成。我还得去台北,接运人员返回‮陆大‬的事情就由你出面去办!”

 林朝栋将一块乌木制成的令牌给林铄,手持这个信物,林铄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调动栋军的兵力以配合他的行动。

 几天后,林朝栋乘船返台,林铄则留在厦门联系洋行的商船,以备从‮湾台‬接运人员。  m.YOuMuXs.cC
上章 北洋天下 下章